長照危機

你離長照有多遠

長照現況介紹

「下流老人」? 日本與台灣的老年景況

2016-02-15


日本作家藤田孝典新書《下流老人─ 一億總老後崩壊之衝撃》出版造成轟動,書中所提的「下流老人」變成反應日本現實社會的新名詞,泛指貧困弱勢、處境艱難的長者。書中提到,《下流老人》原是日本中產階級,在老年時因收入驟減、儲蓄不足,且沒有可依靠的對象而向社會的下層流動。這樣的長者在日本還為數不少,根據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顯示,「下流老人」已超過600萬人,平均每5位高齡人口就有1人正陷於貧困當中。
 
台灣即將步入高齡化社會,老化速度比日本更快速,收入少、沒儲蓄,只能依賴養老金勉強度日的「老貧族」與日俱增,日本現況值得做為台灣的借鏡。現在台灣老人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為子孫奉養,或政府救助、津貼,4位老人就有1位覺得生活費不夠用。衛生福利部2013年的老人狀況調查報告指出,65歲以上老人有51.8%每月生活費不到12,000元,主要經濟來源為「子女或孫子女奉養」及「政府救助或津貼」[1]。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14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,65歲以上老人每人全年平均可支配所得,平均只有29萬元[2]。康健雜誌的報導也指出,有近半的老人可能跟日本「下流老人」一樣,在貧困邊緣徘徊或已陷入貧困的處境。
 
老人為什麼會貧窮?《下流老人》一書分析,即便是高薪白領菁英或高階經理人,退休後收入減少,可能被生病或意外等高額醫療照護費用拖垮經濟;也可能因為幫助低薪或失業的啃老族孩子而陷入經濟困境。另外,因資格不符無法使用高齡看護措施、國家年金制度缺陷等因素,亦間接導致老年貧窮[3]
 
匯豐集團在2015年初公布的退休生活調查報告顯示,全球平均在職人士的退休儲蓄缺口達7年[4],中高齡者在平均長達18年的退休生活中,現有退休儲蓄和投資(不包含未來的退休金)只夠應付11年的所需。再者因為中高齡層的勞動參與率低、失業率高,加上愈來愈多人從事臨時、約聘等非典型勞動工作,薪資不高,退休之後能領回的公司及勞保退休金自然不多,甚至只能領取更微薄的國民年金,無法支付因生病或發生意外等產生的高額醫療照護費用。
 
專家建議,要應對「下流老人」現象,政府應從國家的預防醫學策略及年金改革做起。行政院現正研議延後退休年齡立法,不僅是對國家年金財政、個人經濟所得有利,對個人身心健康亦有幫助,以現代人平均壽命緩步延長來看,未來若都依賴國家養老,對整體社會經濟負擔太大,因此延後退休也可以有較長時間領取所得、增加投資或儲蓄。另外,據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發現,每晚一年退休,失智風險可減少5%[5];英國經濟事務研究所2013年的研究報告也指出,退休後自覺健康良好比例下降40%,並有40%的退休長輩出現憂鬱症狀。
 
從個人的角度來看,則需要在年輕時從身體、心理及經濟各方面及早準備未來的儲蓄退休資本。健康資本包括:正確的飲食、生活觀以及運動習慣,可以延緩老化速度、預防疾病風險或降低失能的發生。心理層面部分,人際互動佳的長輩,較少發生失智及憂鬱、焦慮的情緒困擾。經濟資本則應在收入高峰時增加儲蓄與有效的投資,及早為退休準備,建議可選擇將部分薪資定存,或投保壽險、醫療險及長照險等,如有餘力,則可考慮股票、基金、不動產等高報酬高風險工具將安心養老作為長遠規劃的目標,擺脫「下流老人」之列。

 
[1] 衛生福利部10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 P23、P25
[2] 行政院主計處103年家庭支出調查報告 P83
 
[3]貧窮日本》高齡少子化壓垮年金政策 與日俱增的「下流老人」(風傳媒 2015.11.03)
[4]滙豐集團於2015年1月公布的退休生活調查報告
[5]翻轉超高齡社會論壇 榮總:晚1年退休,失智風險少5% (聯合報)
 

資料來源:新光人壽


上一篇:給長輩最微小的期待 下一篇:認識帕金森氏症

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66號

copyright©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

長照險

客戶服務專線 0800-031-115隱私權保護聲明寫信給新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