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業醫護訪談

案例分享

長照大調查

醫師建議:認真看待失能 危機提早準備 緩解長照負荷

2020-06-01


過往台灣民眾在面臨長期照護的風險意識議題上,由於受到傳統觀念等因素,多半不願意正面討論生病或老死等關鍵字眼,中老年人尤其明顯。近年來在政府大力推動長照政策下,人們慢慢開始有機會了解並願意敞開心胸認識長照,不過醫療環境的現狀中,病患多半已需要復健或是面臨重病,才會開始認真看待長照議題,進行諮詢尋求專業醫護建議,依此,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魏章婷就提到,或許身居第一線,看見長照的無助與壓力,最主動且積極規劃長照險或失能險相關保障,多數是醫院系統的同僚,一般民眾對於長照準備的觀念,還有待加強推廣。

老年化社會 不可忽視長照危機

其實,2018 年起台灣進入高齡社會,長期照護的需求開始增加,但國人多半選擇在家照護,主要也受傳統孝道觀念影響,或是對家已經習慣的病患意識影響,因而增加在家照護的比率較高,但這樣的選擇與在專業機構照護的差別為何?魏章婷指出,醫療院所的救護設施齊全,病患的移動或是照料範圍較為全面,而居家照護則要考量 照護人力、空間配置或是有無電梯等,但不論選擇哪一種照護形式,都是一場照顧者與被照顧者的持久戰,如是經濟來源的家人倒下成為失能者,不預先做好長照準備,那可謂是處境更雪上加霜,因此建議青壯年更要盡早規劃長照,是不容忽視的要務。

對於陪伴失智或失能的家人,照顧者的壓力與心態,該如何調整與應變,她認為,照護重擔不應只放在一個人身上,應由全家共同照料共同分擔,避免單一家人長期照顧,疲累影響身心靈失去自己的生活,耗盡體力
後反而成為另一位被照顧者。所以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,也可以申請衛生福利部所推廣的長照十年計劃2.0 的相關服務,例如請居服員到家協力照料被照顧者,或是白天讓病患到社區型的療養機構,晚上接回等,都是
讓照顧者可以稍微放鬆心情調整心態的政策,有需要的民眾可以多加利用。

《3步驟》 這麼做才能正向面對長照負擔

長期照顧給人最大的壓力,在於「未來情況如何難預測」,不知照顧情況會不會再惡化、會持續多久,種種的未知,都成為照顧者心頭上難言的負擔。因此專家建議,照護面對,應認真看待,從以下3 步驟開始著手,才不會被喘不過氣的壓力拖垮自己與生活。

當家人因意外或疾病而需長期照顧時,被照顧者的第一步是「盤點現有資源」,全面性盤點被照顧者與自己的資產,例如現金、不動產或動產,盤點哪些可作為照顧費用來源、哪些是維繫家庭未來生活的資產;再者是盤點家庭人力,例如被照顧者的另一半、子女、孫子女,哪些人力、哪些時段可以照顧被照顧者。

盤點完既有資源後,下一步就是「搜尋外在資源」,另如政府提供的長照2.0,申請的資格、管道,能否順利申請到資源等;再者是了解被照顧者曾投保的商業保險,保險金是否可作為照顧費用來源,等現有與外在資源都整理完成後,全家人再坐下來,討論「照顧計劃」,運用現有與外在資源,擬定照顧計劃與內容,將來依計劃執行、視實際情況修正,透過這樣的方式,才不會影響被照顧者的照顧品質,避免照顧者們的生活,因長照而手忙腳亂,也唯有這樣,才能以正向從容的態度面對未知的長期照顧,緩解長照負荷。


上一篇:笑擁3老,快樂高齡生活不是夢 下一篇:你知道「不老電競」嗎?不但有培訓課程,還能組戰隊參賽!

台北市忠孝西路一段66號

copyright©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

長照險

客戶服務專線 0800-031-115隱私權保護聲明寫信給新光